Skip to playerSkip to main contentSkip to footer
  • 前天
#晋商 #shanxi #ancientchina #近代史 #中国 #china #山西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晋商错过了组建现代银行的千载良机。李宏龄的忠告如惊雷闪过,却在市场浪潮中被淹没。本集以个人悲剧映射时代变局,剖析商人视野与文化框限的深层原因。 At a pivotal moment, Shanxi merchants let slip the chance to build modern banks. Li Hongling’s warning cracked like thunder but was drowned in the tide of change. Through his personal tragedy this episode reflects on an era’s turning point and examines the cultural limits that sealed their fate.
文字稿
00:001908年,光绪34年4月,几年来,南方省份的革命党喜意,宫廷内部传出的各种贪污苦败的丑闻,使大清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00:21从1907年开始,迫于全国上下的压力,慈禧下旨在各省设立资议局,宣布预备立宪,号称要在大清国实行宪政政体,不仅如此,他还命令改革官制,依照西方国家的样子实行内阁负责制。
00:51慈禧甚至接受了湖广总督张之栋等人的建议,宣布停止了在中国已经施行了千年的科举考试。
01:02在广绪末年的时候,清政府制定了一个大清银行条例,这个银行法的制定对山西票号来说,印象比较大。
01:18银行同行则利,第十二条明确将票号划入了银行经营范畴,并且要求对票号进行验资注册。
01:27这对山西票号业的影响非常的大,因为山西的票号业资本金非常的少。
01:32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如果进行验资,那么呢,首先一个呢,他可能达不到所要求的资本,可能呢,不会让他进行营业,这是第一个。
01:44第二个呢,如果验资的实际情况传出去以后,对他们的经营呢,会引起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游手生育。
01:53那我自己觉得银行这样做呢,实际上也有国家清政府这样做,也有不妥自处。
01:59因为什么呢?说过去中国的金融是以山西为中心的。
02:04中国金融的一个特点呢,就是靠的不是雄厚的准备金,而靠着呢,是长期积累的信誉。
02:11那么你要把这个,像现代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转化,有个过程。
02:18如果是做得太快的话呢,你把三西票号摧毁了,其结果呢,就是中国的金融业陷入混乱。
02:284月23日,北京德胜门外的一处山西会馆内,山西票号北京分号的掌柜们正聚在这里。
02:38公益这项朝廷领布的新章程,一次决定山西票号兴衰的会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02:52李鸿林作为山西会业工会的领袖,既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又是会议的实际主持人。
03:02那一年,他61岁。
03:05正是由于李鸿林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票号的绝大多数分号掌柜们都开始赞同改组银行的主张。
03:19朝廷领布的注册制度,再次为票号改组银行提供了机遇。
03:28所以,原本商议如何应对朝廷新章程的会议,逐渐变成了研讨合组银行的会议。
03:38这次会议结束时,所有人一致同意合组一家三进会议银行。
03:49几天之后,山西票号遍布全国的四百多家总号和分号,都先后接到了由北京寄来的绝密信件。
04:00近期者,我近相以善古银银名中外,会议一向尤为晋商特色。
04:12近十年来各业凋零,而近人生计未尽觉者独赖会议撑驻其间。
04:20晚辈焦灼万分,彷徨无措,连日会商,自非结成团体,自办银行。
04:32不足资抵制,不足以保利权。
04:36在这封信中,还提出了开办银行的具体章程。
04:40首先,每家出资五万两白银,并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组成三五百万两的资本。
04:53其次,新成立的银行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局,并聘请曲本翘为总经理。
05:02第三,新银行不再实行票号的信誉贷款制度,而采取抵押贷款的方式。
05:10山西商人合组银行的想法,并不是自说自话,一厢情愿。
05:19其实,从1904年开始,就有许多不同行业的人,不断劝说山西商人,将信誉满天下的票号,改组为现代银行。
05:331904年8月,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南洋官报上,连续两天,用大量的篇幅,登在了一篇,劝涉山西银行说帖。
05:48在这篇说帖中,作者首先说,银行为各国财政之命脉,接着又劝告,近省富商从速遍迹,早立一日之心机,则早辟数年之大业。
06:07如果真能将票号组成银行,则尽民姓慎,天下姓慎。
06:15在1908年6月起的半年时间里,山西票号遍布全国二十多个城市的重要分号,纷纷给山西县城中的总号写信。
06:33这些信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票号改组银行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06:45其中,在汉口分号的信中,甚至采用了这样的口气。
06:53现在风气大开,银行林立,各处设立甚多,首推汉口为罪,我帮等引受其害。
07:05寻有不堪美举者已,若不改嫌一辙将有不堪立足之事。
07:12除此时局,非设立银行不可。
07:20刚刚进入六月,平遥城中已经有了一些夏天的味道。
07:26与渐渐来临的属性相比,西大街上的魏太后票号的院里,气氛却很冷清。
07:35大掌柜毛红汉的屋门紧闭。
07:41这位当时在票号界一言九鼎的人物,已经好几天没出门了。
07:48对于各地分号强烈要求合组银行的意见,各家票号的总号都没有做出反应。
08:01票号大掌柜都在官邦,小票号在等大票号的动作,大票号都在等待毛红汉的态度。
08:11当时李鸿林等人看到了大势所局,要求改革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和现象,也是一种趋势。
08:22但是我们讲,制度变迁,改革是要付成本的。
08:29也就是说,试想一下,体制方面的各家票号的掌柜,今天讲经理。
08:37掌柜们,他的一种趋同心理在哪儿呢?
08:42就是宁为鸡手,不为风味。
08:47更何况,合组银行的话,实行现代意义上股分支银行,那么股董事会由谁担当?
08:55是由财动担当,因为体现谁出资,谁当董事,谁出资多,谁当董事长。
09:03而经理层是由董事会来拼任的。
09:09那么,试想,山西省有那么多的票号,那么多的掌柜。
09:15合组银行以后,谁来当董事长?
09:19在董事会成员里面,他选择总经理。
09:25可能是张三,也可能是李四,更可能是王五。
09:32这样的话,在改制过程当中,是否能轮到毛红汉?
09:39就是出于他本人的自立这样一个角度,他也会阻挠的。
09:461908年夏天,伊列火车驶进了北京郑阳门火车站。
09:55在匆匆出站的旅行者中,有一个衣着朴素的人。
10:00他是作为信使从平遥来到京城的。
10:05他将毛红汉的一个口信带给了李鸿林。
10:09毛红汉说,关于合组银行的事,大家都说是你的主意。
10:18这件事,你不必再张罗了。
10:22毛红汉既没有说明大家包括了些什么人,
10:28又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必再张罗。
10:31不仅如此,把合组银行这样一件对票号业生死攸关的大事,
10:40轻描淡写地转化为李鸿林的个人意见。
10:45言语虽然含糊,态度却非常坚决。
10:51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信使不是别人的,
10:56正是李鸿林在毛红汉手下公职的儿子。
11:00莫名其妙的李鸿林,马上写信向总号申辩。
11:07银行一事,众人皆言戏地一人之见,
11:12主地不必组织,拒征关爱。
11:16此事,非特我省友谊者已为当办,
11:21即外省通达势理者亦以为不可不办。
11:26地旗感妄谈天下事。
11:29在信的最后,李鸿林又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11:37以后如文帝不适处,勿望直言自习。
11:43孟子云子路闻过则喜,
11:47必醉喜此言。
11:48我们从李鸿林的一封信中,
11:52可以看到当时各票号的态度。
11:56日升昌的大长官梁伟舟就讲,
12:00家数太多,人心不齐,难以成事。
12:04何况开设银行,原来就是为了彼此保护。
12:07万一将来有不能自存之后,
12:11既无实款可及其用,
12:13反受其拖累。
12:15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非常明确的,
12:18就是代表了当时各大票号掌柜们,
12:21对于组建银行的这样一个忧虑。
12:24这个创业之时,
12:26山西商人们可以彼此帮助,
12:29同舟共计。
12:30面对危机的时候,
12:32首先顾虑的是自家自己的利益,
12:35而不是整体。
12:391908年冬天,
12:4211月20日,
12:44光绪皇帝驾崩。
12:47七天以后,
12:49操纵中国命运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了。
12:55此时,
12:56山西商人李鸿林正在病中。
13:00一年之前,
13:04争议很久的合资银行之事,
13:07已经灰飞烟灭,
13:10事情结束得非常干脆,
13:13毛洪汉动用了自己独裁的权利。
13:19银行之意,
13:21系李某自谋发财也,
13:24如各部再来含劝,
13:27勿拥审议,
13:28竞速高歌可也。
13:32当李鸿林听到这样的话,
13:35气得大口吐血,
13:37一病不起。
13:41十年之后,
13:42当他整理出版山西票商成败祭史,
13:48回忆当时的心情,
13:50仍感到如冷水浇背,
13:53闭口结舌。
13:55这枪本可以扭转票号命运的心血,
14:01就在各大票号心存观望,
14:05毛洪汉独裁专断之中,
14:08尚未实施,
14:09就复之东流了。

推荐视频